伴随着6月的尾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已然落下帷幕。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与上海电视节的电视市场合并配资开户服务,升级为国际影视市场,并首次面向非专业观众开放。记者调研发现,市场不仅对海内外影视机构保持强大的号召力,还展示了中国影视行业的最新动向以及消费风向。
科技助力视听产品多元发展
自2021年起,文学IP通过“两节”平台达成交易,拓展多元发展可能。今年的国际影视市场,IP转化已经实现了全链条覆盖。
除了传统的IP中期的交易和转化,还有IP前期的推介。国际影视市场开市首日,中国作协包括贾平凹的《河山传》、阿来的《寻金记》、苏童的《好天气》等60部优秀文学作品入选“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榜”。
国际影视市场推出“超高清视听产业特展”,这是影视行业先进技术交流平台,也是面向公众的前沿影视科技体验场。特展涵盖超高清技术展示、虚拟制作、VR体验、自动化摄制解决方案等多个板块,专业人士、影视爱好者、市民观众都能在此沉浸式感受尖端影音科技的非凡魅力。通过现场演示、专业沙龙与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技术革新如何重塑影像生产、推动影视制作迈向更高质量的新纪元。
基卡机器人展示国际尖端影视机器人拍摄系统(moco),融合虚拟制片技术,现场解析《独行月球》《飞驰人生》等影片视效流程,带来充满科技感的“机械秀”。迅猛发展的影视高科技,将不仅仅应用在影视工业领域。特拍指导、基卡创始人李鹤说,他们的高科技机械臂技术先进,“帮助导演实现创意”的同时,他们想将应用领域扩展到数字资产转化和文旅融合领域,“我们的思路就是用电影科技去‘降维发展’,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电影科技带来的乐趣和改变。”
呼应中国视听产品的“出海”趋势,广州趣丸千音的AI语音模型,很适合给有声书、动态漫、短剧的“出海”做翻译、字幕、配音的工业化批量制作。趣丸千音营销副总裁邢瑞琪表示,“这不仅让配音可以富有感情,减少了机器配音的感觉,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作成本。”
打造沉浸式影视文化嘉年华
今年的国际影视市场,除了首次向公众开放展区,还首创“剧好玩MART”市集概念,打造沉浸式影视文化嘉年华。
各品牌精心设置展位,带来各种形式的影视周边,与从各地赶来的影迷观众交流互动。
“剧好玩·MART”汇集了众多商户,其中包括宝可梦、《雄狮少年》、抖音生活服务和Movie Land电影地图交互创绘四大特展。TVB、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文创等权威机构也纷纷入驻,带来热门IP衍生品;映庆文化等官方合作平台入驻,实现产业服务创新融合。
记者在百纳千成IP特展区看到,《雄狮少年》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打卡。此外,公司旗下文旅厂牌西安永兴坊文商旅带来葫芦鸡、油泼辣子、甑糕等十余种地道陕西传统美食,丰富文旅IP体验。
TVB摊位则展示了众多人气IP衍生品,如“做人最紧要开心”金句冰箱贴、TVB新闻车模型等,吸引了很多港剧爱好者。
此外,沉浸式打卡宝可梦“天空之镜”,参与高分国漫《雄狮少年》主题互动,也成了很多动漫粉丝的“必玩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剧好玩MART”不仅为行业开辟市场洞察窗口,更让普通观众零距离感受影视魅力。
影视产业拓展“国际朋友圈”
国际影视市场特别设立“国际专区”,旨在构建一个集中展示全球影视产业成果、促进跨境交流合作的专属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专区既有泰国联合展台、俄罗斯联合展台、格鲁吉亚电影中心、沙特电影等老朋友,也新增了土耳其、斯洛文尼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新朋友的推介内容,业务范围涵盖影视内容创作、国际版权交易、发行放映、拍摄政策及取景地推介等影视全产业链环节。
随着国内微短剧的蓬勃发展,不少海外平台和公司对于短剧内容采购也成为今年的新趋势,不少买家希望与中国短剧平台或者公司预约洽谈。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位买家表示,去年从3家微短剧公司购买了120部微短剧,而今年,她展现了更强烈的购买兴趣。据悉,在活动上,海外买家与中文在线、华策影视、九州、咪咕、点众、麦芽、枫叶互动等中国知名微短剧平台及制作公司建联。
在本土制作“出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选择到海外取景拍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泰国展位,展台物料醒目地标注着“在泰国取景拍摄激励政策返现30%”字样。
翻开泰国电影办公室宣传资料,其中详细介绍了泰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为电影服务的各种影视工作室。如果最终完成的影视作品,被认定为能够促进泰国旅游、泰国软实力和建立泰国良好形象配资开户服务,还可以额外获得5%补助金。
配资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